为此,袁仁国与茅台集团领导班子一道,审时度势地确立了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酒的文章,跳出酒的天地"的发展战略,瞄准打造百亿集团的战略目标。
国酒茅台6年的连续跨越式发展,员工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公司员工中购买摩托车用于上下班的有1000多人,购买小轿车的员工有近百人。2003年,国酒茅台人均年收入已达2.5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坚持改进工艺、创新科技,使员工逐渐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工作的强度大大降低。他以人为本,以"立足茅台,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员工价值观来凝聚员工,坚持"人有所用,人尽其用"的人才观培养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以环境留人,致力于营造学习型组织和个人,大力推进知识库的建设,多渠道途径培养人才,通过多元化采集,制度化管理,渠道化共享,让不同职别的员工都能获得教育,分享知识与信息。尽管茅台地处偏远,几年来,国酒茅台员工流失率不到千分之一。袁仁国对企业和员工的爱,是那样的浓烈。
2003年,国酒茅台获得了众多荣誉,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股份公司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桂冠的同时,还被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等称号,据国内权威上市公司100强评估体系评选,贵州茅台荣获上市公司100强综合排名第一名,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发表报告指出,贵州茅台等12家公司在我国股市中最有投资价值,这也是惟一被推荐的食品饮料类上市公司;全球竞争力组织首次对我国14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竞争力排序,贵州茅台名列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前十名;有限公司荣获1981-2001年中国食品工业20大杰出企业等称号。
三、茅台的核心竞争力
茅台的价值就不仅是它作为白酒雄霸或者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城镇那么简单了。解析一下茅台酒的竞争力状况,也就是茅台酒的价值所在:
茅台酒是世界3大名酒,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早在公元前135年,茅台镇的酿酒师们就酿出了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一脉相传到今天,茅台酒有着浓郁的历史色彩。无论是文人、武夫、帝王还是平民草根,对茅台酒都有一种莫名的情感。正是历史人物对茅台的情有独钟,才使得茅台能随同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茅台酒在它2000多年的生命中,积淀的是文化,形成的是酒文化的圭臬,是历史与酒的亲密见证。这就是茅台酒所独有的历史价值。虽然如今遵义有“小糊涂仙”上窜下跳,有“董酒”、“贵州醇”,但这些配角所衬托的恰好就是茅台的历史价值,茅台与历史同在的金字招牌引得这些效仿者乐此不彼,可见历史价值是茅台酒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如果说人们一开始对茅台的这种情感,是对茅台酒酒质的认同,那么后来就该是对茅台酒的崇拜了,这得益于茅台酒的国酒政治身份,茅台酒因此成了权利和尊贵的彰显。尤其在近代,几乎新中国的政治风云人物都与茅台有不解之缘,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都曾对茅台酒大加褒奖。这很快把茅台酒笼罩到政治色彩之中,使得茅台酒的民间故事版本越来越多,茅台酒的国酒身份限制了它的产量,也桎梏了茅台酒产业化的大发展。政治色彩笼罩下的茅台酒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始终没有脱掉政治这件外衣,主要原因就是政治身份同样是一种资本,或者说是一块绝好的市场敲门砖。
茅台酒作为国酒,它的认同度和忠诚度是非常高的。在建国以前,茅台酒还没有正式成为国酒之前,就有人称茅台酒为“黔省第一”。其时,贵州已经是我国重要白酒产地,既然可以“黔省第一”,那么成为广受领导人青睐的国酒也是自然的了。
茅台酒的品牌价值也是数以亿计的,但却远远低于五粮液,为什么?最主要的是这个标准没有把茅台酒的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估算进去,当然这也是无法估算的。茅台酒作为国酒和国企,一样存在着市场运营上的弊端,市场渠道单调,离市场最大化的目标相差甚远,这也直接导致了其品牌价值远低于五粮液。
但我们不能因为单纯的评估而认为茅台的品牌价值低,茅台应该算真正意义上的白酒最具价值的品牌,因为它的品牌内涵和属性是竞争对手所无法复制的。
茅台酒的地理价值在于茅台镇有赤水河,有红土壤,有大山,有白酒类唯一可以进行天然发酵的理由。独特的区域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使得茅台酒即使酿造工艺被剽窃了,拿到外省也生产不出来这种纯正的酱香型白酒,这点和法国的葡萄酒园有惊人的相似。法国的葡萄酒园即使隔了几十里地,所收获的葡萄和酿造的葡萄酒也逃不出品酒师的甄别。
无法复制的地理环境从某种意义而言,它还是一种地理品牌。黄山的毛峰才是极品绿茶,但它也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原产地黄山毛峰;茅台酒产于茅台镇,但茅台镇的酒却不能统称为茅台酒,这就是茅台酒的地理品牌,或者说是茅台酒的地理属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