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股市为什么总是暴涨暴跌?水皮(博客)认为,投资者不成熟只是表面现象,本质在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把握能力的缺陷,行政能力的缺陷,统筹能力的缺陷。
宏调总在极端中过渡 催生股市暴涨暴跌
初秋的时节本来是等待收获的季节,但是大家却发现收获的不是龙种而是跳蚤,谣言满天飞成为困扰无数投资者的一个独特现象。
谣言之一就是8月的信贷投放规模。先是8月21日左右权威的《中国证券报》在头版头条引用消息人士的话宣布,截至20日信贷规模已经过4000亿,8月超5000亿不成问题,后是不那么权威的财经媒体引用经济学家的话说8月的信贷不仅可能不回潮而是回落,甚至举出四大行截至30日的数据仅有1150亿为证。事实究竟如何在数据公布之前大家都是一头雾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四大行的规模和7月相当,而 工商银行(行情 股吧)[4.80 1.05%]不但没有负增长而是增加了380亿的投放量。
谣言之二就是收紧银行的次级债。银行间为了补充资本充足率的不足,变通的办法便是发债,而且是银行之间相互持有,仅从资本充足率的角度看是有风险隐患的,但是在股份制银行上半年投放过度触及8%底线的背景下,这么做意味着切断银行的信贷投放,这意味着什么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管理层这么做可能是出于防范风险,但是现在是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非常时期,常规做法是否可以相机调整?事实上又是在半夜时分,银监会发言人宣布正在酝酿的银行间次级债的扣除是逐年安排,不会影响到次级债的总量,临近周末算是给市场派发了一颗定心丸。
谣言之三就是证监会暂停IPO发行。不能不承认IPO近期的发行有点像洪水猛兽,市场也同时把扩容视作打压股市的一个重大利空,从目前的发行节奏看,融资的量也是市场不可承受的,恶意圈钱确有卷土重来不圈白不圈之势,同时再融资也趁火打劫,仅地产股的增发规模就在千亿左右,如果考虑到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和所谓的国际板,供求失衡是正常的预期,管理层不应该对此麻木不仁,市场善良的愿望就是证监会能稍稍控制一点节奏,千万不要扮演"砸场子"的角色,把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IPO又一次推向绝境。
谣言还有之四、之五、之六,不一而足
不管有多少谣言,反映的都是一种市场的忧虑,或者说对目前政策环境的不适应。
在"财富非常道"做节目的时候,水皮穿了件361°的T恤衫,主持人问水皮361°是什么意思,水皮回答就是过度了的意思。中国股市的反应是过度的,涨也涨过头,跌也跌过头;而影响中国股市的那几个政策因素对于市场的干预也是过度了的,要么没人干预,要么集中干预;中国经济本身所遭遇的宏观调控也是始终处在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调整的过渡中,最终表现也是过度了的。比如从紧的货币政策一下子变成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在执行过程中适度宽松又变成了事实上的极度宽松,现在谁都知道7万多亿的信贷投放过头了,半年的量都超过全年5万亿的计划了,问题是上半年那么多的监管部门上哪里去了,又干了什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中国的股市为什么总是暴涨暴跌?
投资者不成熟只是表面现象,本质在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把握能力的缺陷,行政能力的缺陷,统筹能力的缺陷。
克鲁格曼先生来中国之前和奥巴马吃了个饭,来中国后告诉水皮9月份美国的官方数据会显示美国结束衰退,而在8月底的时候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经宣布美国和世界可能已处在复苏的边缘,进入9月,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正式宣布美国和世界经济都结束了衰退。美国的强势是无与伦比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复苏就是世界复苏,自己结束衰退就是世界结束衰退,而不管是复苏和衰退,美国总统早在四个月前就已经制定好了时间表,并且通过克鲁格曼的嘴传播到了中国,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美国经济此时的复苏对于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而言的确是及时雨,这意味着我们的外贸出口有可能转负为正,三驾马车能够一起启动,中国经济就有可能从政府强心针般的冷启动进入一个真正的增长周期,否则可能前功尽弃。
有意思的是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世界银行热衷的话题,世行行长佐利克来中国访问不但高度赞扬,而且力挺,佐利克担心的不是别的,恰恰是国内一些专家学者议论的所谓退出政策,经济复苏尚处萌芽期,过早结束刺激措施,严重地说是釜底抽薪,一波三折就在所难免,中国股市已经对此作出了反应。谁说中国股市只是中国人的股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