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原创|gubit.cn

深市五位数股东代码证股民的简历 第93节

  周末,转贴一篇我认为写得非常好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学习。

  文章的作者是个资深老鸟,而且个人身家至少在千万之上,有一批亿万身家的朋友,值得学习的是他对财富身家的定位评价,这绝对不是一些年少轻狂的“理财专家”可比的。

  在自己的资产后面加个零

  作者:应健中

     三十年前,一位待字闺中的美眉结识了一位在仪表局工作的男友,当时上海仪表局工资较高,月薪39元,于是美眉将月薪36元、在机电局工作的男友一脚踹了,投入了月收入39元男友的怀抱。呵呵,嫌贫爱富。

  三十年前,万元户绝对是一种身价,足以让人仰视。当时如果有万元存款,就能算计着这辈子可以高枕无忧,按当时的利率计算,每月的利息超过工资,这就是身价的标志。万元户是身价的第一个台阶,这个台阶的标志性人物是那个做傻子瓜子的年广久。

  后来,社会发展了,万元户很快从富豪的殿堂向散户滑落,以万元户为身价的起点,在这三十年中开始了加零的财富追逐运动。身价万元户后面加个零,那就是十万,这个等级在飞速发展的历史车轮中,几乎没有成为一种停顿下来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标志性阶段,很快就被在这个数字后再加个零的评判标准所取代。

  在十万之后加个零,那就是百万,在二十年前,那又是一个让人憧憬的财富台阶,这个台阶足以让无数做发财梦的人为之奋斗一辈子。这个台阶的标志性人物是股市名人杨百万,老杨在买卖国库券上掘得了第一桶金,赚到了100万元,就是这种示范效应,让无数做发财梦的人快速进入证券市场,并快速地像老杨那样通过这个市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老杨是很聪明的人,他永远将自己定格在百万的层面上,当股市跌了,他在回答窥视欲极强的记者的提问时,永远是一个答案,现在只有99万元了,还需继续努力,这就是老杨的精明和聪明之处。尽管老杨的名声永远载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史册,也尽管后来者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财富的竞技场上赶到老杨的前面去了,在百万后不断地加零,但老杨与世无争,永远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十年前,老杨跟我说过,像我们那个年代出来的人,其实有一百万和有一千万、一个亿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日子都一样过。老杨的心态特好。

  这话在当时没错,十年前,人们还是可以很牛地说道,有了一百万,这辈子可以高枕无忧了,还是这样的比较,一百万元往银行一放,一个月的利息就大于一个月的工资。但又没隔多少年,这百万的含金量似乎又在大打折扣,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仅靠100万元现金,你敢说我这辈子可以衣食无忧了吗?其实在大城市中生活的大多数家庭都已成为百万富翁了,在上海,有一套价值七、八十万元的房子实在算不上有钱,这点资产加上点现金和其他资产,也算是百万富翁了。即便有100万元现金,按目前的年利率2.52%扣除20%的利息税后的实际收益2.016%计算,100万元存银行的年实际收益也就20160元。

  人生一世赚第一个100万元是件最难最难的事,做股票的人都将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造化弄人,相当多的人一直在坐电梯,“上上下下的享受”,经常上去了又下来了,在几十万的台阶上得拉锯许多年才上了百万这个台阶,尽管百万资金也不能高枕无忧,即便到了百万这个身价,钱也是要算着用的,比如算计着买什么车以及养一辆车的开销,至于买房那更要出一身汗了。在上海这个地方,相当多的人辛辛苦苦赚到了100万元,房子一买,资金归零,又得从头再来。如果有房再加上100万元现金,在大城市中算活得比较轻松的人了,可以做做股票,但毕竟还是输不起,股票一套就容易与赔了一台电视机、输了一只电冰箱什么的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个身价的人,其资金与消费的相关性还是比较大的。

  在百万后面再加个零是股市中那些大户们梦寐以求的事,到了这个身价,即便什么也不做,将钱往银行一放,每年的收益就是201600元,等于月薪16800元,这个最保守的收益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基本上可以说是高枕无忧了,当然,十年后就难说。这个身价的人在股市中见的很多,股市中人的身价是不忌讳的,其他领域就说不清楚,商场中人的身价最不可信,说真心话的不多,自己的钱是自己的,别人的钱也算作自己的,将自己管辖的总资产当作个人净资产的人多的是,而且相当多的人还不能清算,一清算,整个一“负翁”。还有官场,这个身价的人很多,而且还是真金白银,却都在装傻,还是股市中人比较可爱。

  到了千万身价,财产与消费的相关性就比较弱了,除了买别墅和豪宅要动动脑子外,其他任何消费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原来赚第一个百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可有千万身价之人,每年寻找投资回报10%的品种,目前好像也不是件难事,这个身价之人很轻松就能赚到100万元。到了这个身价,如果不再瞎折腾,已经消灭不了了。这年头,可以让人倾家荡产的瞎折腾主要有:赌会让人倾家荡产,毒也是件很可怕的事,一旦染上,家产、性命全折腾完,做期货或透支炒股钱来得快但死得也快,还有不断结婚、离婚,家产一次次“除权”,三次一折腾,变成穷光蛋。

  在目前的中国,有百万身价的人很难在县级城市中生存,赚了钱的人都往地级市跑,而有千万身价的人都往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跑,人随财富而迁徙,也是这些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千万之后加个零,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件想都不敢想的事,狗年股市使一部分人跨上了这个台阶。站在这个台阶上,任何属于人的消费与这个身价的相关度已经很弱,最保守的投资是将钱往银行一放,一年就是200万元的收益,如果找到10%的回报,那就是1000万元呢!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是到了这个身价的人,不干别的事,要重新组合一下资产,光将钱转来转去就是一件很费神的事。上这个台阶的人,如果钱来得光明正大,对人的防范之心也会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很多年前,深圳有一位股评人士,几把行情下来,身价几个亿了,于是将手机、BP机全部扔掉,家里房子卖掉,从此杳无音讯。还有一位朋友身价也上亿了,每逢朋友之间聚会,他先要打听与会者有谁,只要听到一个陌生的名字,就婉言谢绝,他已经到了不愿意结识一个新朋友的地步。至于那些资产来历不明的,则生活在一种恐慌之中,你看那些贪官,将钱东藏藏、西藏藏,到案发,一大堆不敢用的现金全部没收,贪官们做了现金的保管员。连那个被枪毙了的成克杰,那样的高官当时为洗钱还被中间贩子敲诈了20%,钱到了一定的数量,人就成了钱的奴隶。

  到了9位数的身价,赚钱就成了一种数字游戏。特别是将钱投入资本市场之后,每天的数字波动就是5、6位数,如果将其增减与任何消费联系起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身价上的投资与其说需要投资技巧,倒不如说更需要投资的艺术。

  然而在财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中国相当多的资本人物,在完成了自己个人资本原始积累、达到身价9位数之后,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在对财富的无穷追逐中,最后一个个被打到了地板价,这几年来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在自己的资产后面加个零,这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只要你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年保持稳定的增长,实际上每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游戏,咱们以十万元为起步,十万不算什么吧,很普通的家庭积蓄,如果你每年在投资领域中保持30%的增长,那么在您现有的身价上加个零只需9年左右,而每年增长20%,加零需要13年左右,每年增长10%,那就需要25年啦,说9年大家还有所盼头,说25年就很沮丧,人生有几个25年哪!更何况,货币的价值随时间而波动,25年后这钱还值钱吗?所以,投资要趁早,要珍惜任何一个可以让自己资产快速增长的机会。

  当然,个人资产可以按高比例增长,也会高比例的缩水,此轮股市牛市来临前长达五年的熊市让个人资产大幅缩水就是一个例证。不过,咱不说这些扫兴的事,还是让各位看官看了文章高兴高兴,至少人也应该有所憧憬,所以就多说些资产增值的事,这轮牛市中好多人个人资产翻了一倍,因此发出如此豪言,在中国股市未来的“黄金十年”中,要每年让自己的资产翻一倍,乖乖,不得了,每年翻一倍是什么概念?咱们还是从最普通的10万元起步吧,第一年,10万变20万;第二年,20万变40万;第三年……10年后你就成为亿万富翁啦!  您也可以算算,您现在有多少身价,不必告诉任何人,算算每年翻一倍,10年后您有多少身价啦?算算,算算,偷着乐吧。

  投资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

日期:2007-4-15 14:38:43

  作者:无股不炒 回复日期:2007-4-15 14:07:24 

  这个应健中是老股评家了,他那个时候出道的股评家现在留下的也没几个了.

  和炒股的散户一样,老股民也是没几个了.

  ==========================================================

  没错,非常资深了。

  他的那些一年翻倍呀、每年百分之几十呀的话都是反话,得反着听。

  比如说,他为什么说千万级别的人就很难被消灭了(呵呵,跟我说的老肖很难被消灭了的话一样)?就是从最保守的策略说的,只要存银行买国债,不瞎折腾就行,这时候他根本就不提什么一年100%之类的话。还有,他多次强调,一年10%的回报在什么时候都是可能找得到的,可见他对争取这个回报认为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目标(这个也跟我的看法一样)。

   他说的第一个百万最难赚,个人深有体会。不但如此,我认为第一个一百万之中,第一个十万又最难赚,它的时间基本上与从第一个10万到100万之间的时间一样长。

   还有一条,他说的财富归零的情况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就算辛辛苦苦赚到100万几十万,一旦用于消费或是完全投于不动产,等于又要从头开始,受二遍罪。

   我认识的人中间,100万金融财富(这就不包括自用房产、汽车等物了,用于投资的房产可以算)是个明显的坎,多数人蹉跎于这个门坎之下,主要是因为犯了很多错误。超过个个坎之后,也就像前文作者所说的一样,在大城市也可以活得比较轻松了,财富的增长也比较顺利了。

日期:2007-4-15 14:47:36

  作者:wwjzh 回复日期:2007-4-15 14:34:04 

  加零的文章好空洞

  =========================================================

  这是我见过的描述中国有点钱的人的状况的最实在的文章之一。

  对于我们大多数不是很有钱的人来说,避免财富归零和除权是最重要的原则,只要安全稳健增长,上100万甚至1000万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性。

日期:2007-4-15 15:23:35

  我绝对相信铁兄与我的看法是一样滴,因为铁兄的身家财富从他写的文字语气上我感觉到铁匠兄应该是在今年4月的这波行情中已经达到过8位数了!我很相信我自己的感觉!铁匠不要怪我胡乱猜测啊!

  ==========================================================

  呵呵,老肖你高估我了,高估了可就出泡沫了。

  我跟杨百万学习一下,他在熊市中总是说只有99万了,要努力才到100万。

  我在牛市中,101万了,比100万多一点(哈哈,比杨百万还多2万),需要加N倍努力。

日期:2007-4-15 15:35:45

  赌博、吸毒、透支贷款炒股炒期货也是除权归零的三大法宝。

  还有个次一级的法宝,就是在牛市后期追加投资。

  开头拿点钱试试,赚不少;然后再多拿点钱试试,还是赚;

  到最后才把全部身家投进去。这时候吃套的话,往往会把前面赚的都归零,还不够的话,就是全部资产打折除权了。

日期:2007-4-15 15:40:13

  作者:tianyapop 回复日期:2007-4-15 15:32:57 

   对我这样权钱皆无的穷小子来说,复利+时间也可以算是实现财务自由的一种最省心的方式了吧。如果能够练成铁匠兄,契丹兄这样的“武功”,提高些年收益率,就可以提前辞职养老了。呵呵

  =========================================================

  基本上头十年靠高积累率,后面靠不赔钱和尽可能高的收益率。这样做我想达到财务自由标准是完全可能的。

日期:2007-4-15 15:43:43

  作者:肖锋朗 回复日期:2007-4-15 15:37:13 

   这阶段我们一定要更小心呵!这阶段在投资上更容不得我们犯一个很小的错误啊!!!

  \\\\\\\\\\\\\\\\\\\\\\\\\\\\\

  反正你只要不玩那几个除权归零的法宝,就一定没问题。

  还有老肖你不要包二奶哟,包二奶搞不好也要除权的,哈哈。

日期:2007-4-15 15:48:27

  作者:绮宇 回复日期:2007-4-15 15:44:42 

  我炒股是为了养老,因为我没有正式单位(光荣的下岗工人,01年下的),也没有交养老保险!

  =========================================================

  这条大大地不对。据我所知,各地下岗职工的养老保险都是允许补交的,建议你想办法至少按最低标准交齐。这张最后的安全网还是要的。

日期:2007-4-15 16:02:41

  作者:tianyapop 回复日期:2007-4-15 15:55:30 

   说实在的,我也是就这点出息,呵呵,

  目标定的不太高,路一步一步的走,至少能让家人可以过的比较舒心。

  同时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途径获得高一些的收益,这就是意外之中的惊喜了。

  ==========================================================

  那我也一样跟你没出息。在现行利率下,10%的年收益率已经是要有一点风险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了。10%永远是我争取达到的年度复合增长目标,超过的部分就算意外惊喜。去年今年这样的股市行情,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

日期:2007-4-15 16:24:04

  作者:tianyapop 回复日期:2007-4-15 16:09:04 

   铁匠老哥,你也太谦虚了。我没有能力,才希望假手于人获得10%的收益。你是身怀绝技,怎么也能跑赢基金的吧。不过,这样的话,铁匠老哥年年都有惊喜,也是很不错的事情。

  ==========================================================

  说个绝对不是矫情的话,经过这么多次天劫能在这个市场活到现在,还真不是一般地运气好,跟水平高低没啥关系。远的不说,就说前几年的熊市,消灭多少高手呀。在牛市里当股神不难,偏执点一直满仓看多就行了。可是在熊市里一年想赚个10%,而且年年赚10%以上的,真没有几个人。

日期:2007-4-15 22:10:45
来源于:股比特 http://gubit.cn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