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书籍|gubit.cn

股王兵法 第四节 牛市不言顶3

  2000年秋季刚过,德勤国际派出的项目组悄然进驻烟台万华。德勤国际项目组的到来在万华员工中引起不小的震动。好奇、新鲜、怀疑、不解、彷徨、不安……烟台万华的前身烟台合成革厂MDI分厂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交钥匙工程的方式从日本聚氨酯公司引进了一套设计能力为1万吨的MDI生产装置。由于MDI制造技术复杂和装置的设计问题,这套装置开工率仅为60%~70%。直到1996年,在丁建生“两条腿走路”战略的指引下,经过自主研发,改造后的装置产能才终于达到1.2万吨。然而,按照世界通行的标准,只有达到4万吨的生产规模,企业才具备生存下去的能力。直到2001年,烟台万华的生产能力才达到4万吨。

  对于这样一个处于生存阶段的企业来说,引入昂贵的国际咨询公司提供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咨询服务,似乎显得有些过于“奢侈”。“当时确实有很多人对于引进德勤国际不理解,觉得在当时购买这样的服务有些“浪费”。但是丁总对此非常支持,管理者总要未雨绸缪,如果等到公司规模扩大后再去夯实管理体系,就好像一个穿皮鞋的百米运动员在加速后才想到去换跑鞋,其效果可想而知。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德勤国际用一年的时间,按照国际标准,对烟台万华的预算管理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规范。

  经过对身产技术的升级和管理理念的彻底改变,烟台万华迎来了他的春天。在2001年开始的化工行业逐渐的复苏的过程中,烟台万华最终成为了赢家,并且成为上海市场中的龙头品种。行情的上涨可能原因比较复杂,但公司的主业MDI却给很多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烟台万华2002年公布的上一年年报中,经过高比例股本扩张后,该业绩仍高达四毛五分钱,而且实行10送1转5派2元红利的分配预案。这在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化工行业确实比较抢眼,也再次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烟台万华聚氨脂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丁建生介绍,2000年公司MDI的产量是2万吨,2001年是4万吨,产量实现了翻番。因此从财务角度讲,在管理成本资金没增加,价格不动前提下,利润增长是正常的。而且2001年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但中国经济却处于一枝独秀的局面。2001年中国的MDI占世界市场的13%左右,就连日本企业有时候也望尘莫及。而这个比例正在通过烟台万华的飞速发展还在处于快速增加之中。

  目前世界上聚氨脂的需求量的年增长速度在6%左右,我国超过10%,对应的MDI的年增长率在15%左右,可见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这给烟台万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同时竞争会更加激烈,跨国公司在中国建厂已成趋势。如世界最大的MDI公司--美国巴斯夫?亨斯曼公司就已计划在上海与中石化、上海华谊公司、氯碱化工等几家合资建成一条16万吨的MDI生产设备。面对挑战,烟台万华靠什么来支撑自己的平台呢?

  丁建生:“我们已经披露进行了8万吨的技术改造,前期做了工作,在加快推进这个项目。我们利用我们现在还是国内唯一的制造商的优势的地位,抢在上海那个跨国公司项目没有投产以前,我们实施了一个市场工程,就是在未来三四年内,我们要建设一个遍及用户的销售网络,服务网和信息收接反馈网。”

  MDI作为精细化工行业是一个技术壁垒很高的行业,七十年代末烟台万华从日本引用一套年产量不足1万吨的MDI装置开始起步,20多年来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在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2000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后上市,上市后由于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引进很快在技术改造上创出新成果,产量在两年内翻了两番,目前从4万吨扩建到8万吨的技术改造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来源于:股比特 http://gubit.cn 转载请注明